
很多人都会把在KTV、酒吧喝不完的酒水寄存起来,但期限一般只有15天。这一“逾期没收”行规被指涉嫌霸王条款。曾亮超 摄

到KTV、酒吧消费过的人都知道,没有喝完的酒水,商家是不会给你退钱的,但大多会提供免费寄存保管服务。不过,这项服务背后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,那就是你必须在商家规定的期限内喝完、带走或者续存,否则就会被“处理”掉。所谓的“处理”,就是消费者手中的寄存凭条将自动作废,而寄存的酒水也会因此被商家“没收”。
近日,记者接到市民张先生的电话,称自己前不久在旧城一家KTV消费,剩下了8瓶啤酒由KTV免费保管,但在签字时他发现,酒水免费寄存期只有一个月,如果超期张先生没有来继续消费或是将酒取走,那寄存的8瓶啤酒就将被商家回收处理。“如果我不确定一个月的时间内可以过来消费或来取酒,那我的钱不是白花啦?”同时,张先生质疑商家名为代消费者保管,实则是霸王条款。
遭遇
忘了存酒 想喝已过期
无独有偶,读者周先生也遇到同样的情况。周先生情人节在市区一家KTV消费,刚好遇上“买12送6”的活动,加上叫的朋友多,以为点了20瓶啤酒也能喝完。可因为之前一些朋友有过应酬,最终几人只喝了5瓶啤酒就没有再喝。他要求退款,被KTV服务人员拒绝,但KTV表示,可以将喝剩下的酒水免费寄存在KTV,下次来唱歌时可以拿出来再次饮用。周先生觉得商家提供的免费寄存酒水服务很贴心,便同意了。
上周,周先生再次和朋友来到这家KTV,想喝自己存在这里的15瓶啤酒时,却被告知因为逾期,这张存酒卡已经作废了,存的酒已经被处理掉了,要喝酒必须重新买。周先生这才发现存酒卡上标有“有效期一个月”的字样,不过他仍感到不能理解:这明明是我花钱买的酒,只是让你们寄存,酒吧怎么能单方面处理掉?
周先生对记者说,酒水保管期短,自己不一定会在一个月内再次来该KTV消费,因此在免费寄存期限上提出异议,服务人员表示,“寄存酒水过期作废,这是行规,要么选择将酒水带走,要么就寄存。”
周先生和张先生的感受是一致的:当着朋友的面将喝剩下的酒水打包,面子上总是过不去的。
现象
寄存酒水逾期没收是行规
记者了解到,KTV、酒吧等娱乐场所免费寄存的酒水“逾期作废”的确是行规。而且,各个商家对寄存酒水的时间限定也各不相同,一般情况下,开封的酒水在1个星期,未开封的啤酒在1个星期和1个月之间,洋酒时间相对长点,但也都在1个月左右;红酒一般不寄存。有的KTV还专门制作了双联寄存卡,卡上提示“只限开单之日起15天内提取,逾期作废”,如果消费者逾期不来提取,所存酒水就由经营者统一回收处理。
针对酒水寄存服务的期限,不少娱乐场所负责人表示,主要是因为对寄存逾期仍无人认领的酒水一直代为保管,会增加经营成本。旧城一家知名酒吧的负责人说,他们酒吧从开业至今七八年以来,存酒一直是有时间限制的,啤酒一般是一个月,洋酒之前是半年为期限,后来存酒顾客实在太多,已开瓶的酒也存在保质期和口感的问题,从去年开始改为三个月:“我们在存酒的时候是和顾客明确说明的,他可以选择把酒带走。”他说,之所以缩短有效期限,是因为很多顾客经常会忘记存着的酒,甚至出现同一个人存了好几次喝了一半的酒:“我们一个小仓库里放了几千瓶顾客的存酒,对经营的压力实在太大,所以时间上有所限制。”
当然,这其中还有商家不愿讲明的其他原因,那就是规定有效期,不但能够促进顾客在短期内再次前来消费,对逾期后没有被消费或提取的酒水进行再处理,对商家而言也是另外一种收入。据悉,由于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娱乐活动并无规律,没有在规定时间内前来消费或提取酒水的事情时有发生。
说法
寄存酒水属于消费者
既然消费者已经为酒水埋过单,那么,寄存在KTV的酒水就属于消费者,凭什么逾期作废?该行规合理吗?近日,记者就此咨询了律师梁杰。
“严格上讲,商家单方面规定的这种逾期作废条款涉嫌霸王条款,商家对消费者寄存酒水的‘没收’也是不当得利,也就是说,酒吧、KTV等娱乐场所提供的酒水寄存凭证,实际上是格式合同。”梁杰表示,购买后的酒水是消费者的私有财产,实际上消费者存酒的行为只是让商家代为保管,所有权仍归消费者,财产权并没有转移过。而合同的内容却剥夺了消费者自由领取寄存酒水的权利,免除了经营者退还酒水的义务,显然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。所以,对于商家来说,这种“没收”行为其实是一种不当得利。
当然,商家的这种行为还涉嫌霸王条款。提供存酒服务,是KTV、酒吧等娱乐场所为吸引顾客短期再次消费的一项增值服务,但购买后的酒水是消费者的私有财产,只是让商家代为保管,所有权仍归消费者。部分商家利用不平等的格式条款剥夺消费者领取寄存酒水的权利,免除了经营者退还酒水的义务,显然只对商家有利。记者从清远市消协了解到,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》也明确规定,经营者向消费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所使用的格式条款,不得有免除经营者责任、加重消费者责任或者排除消费者主要权利的规定。撰文/蔡佳倩